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健全“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身教、言传、引导、激励作用,在思想意识、学业指导、生活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助力学院书院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设计人才,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德馨书院11月4日(周一)晚上7:30在学院演讲厅举办“我与导师有约”系列活动(第六期)之“自我叙事:解锁艺术留学作品集的准备秘籍”专题分享会。本次主讲嘉宾是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师刘洁菲老师,其为叙事心理学方向博士,曾于意大利、美国、中国台湾多地留学。
本次分享围绕“理想”与“现实”两个关键词展开,讲座伊始,刘老师首先拆解了本科生的三个毕业去向,并以“今日耕耘汗如雨,明朝花开映日辉。”来勉励在场同学保持学习热情,重视自我磨练,时刻准备好作品集以便能抓住每一个突然造访的学习与工作的机会,并向同学们阐述了叙事性于作品集的重要性。
进入“现实”板块,刘老师再次强调艺术作品集的需求被体现在求职、境内考研与境外考研这三个主要方面。其中,求职作品集更多偏重于作品集的设计方论、商业融合度与产出效益值,在这一领域上作品集更需要体现出作者本人娴熟的设计技术基础与技巧,能够以专业的水平和完整度来达到与工作相匹配的条件;而境内考研的作品集,则需要充分体现选题背景、视觉效果以及学术属性,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具有价值意义的学术属性能够构建一份兼备广度与深度的作品集;除此之外,于境外考研的作品集来说,主题新颖、过程完善、逻辑清晰、效果独特等这些特点更能彰显出创作者的个性与风格,并获得考官的青睐。尔后,刘老师向在场同学深入的介绍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院校以及不同专业方向的留学概况及申请窍门,包括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中国港澳地区等。
伴随着问题“自我叙事如何在作品集中体现出来?”刘老师开启了“理想”层面的诠释,她指出在当下,讲故事作为一种方法论,在多个行业中被体现,好的故事像是魔法般的奇妙,让人沉浸于中,使人感同身受,进而感动久久。自我叙事,无疑是连接作品与观众情感的桥梁,它让作品集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个人艺术成长故事、思维与情感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自我叙事”这一命题,刘老师从现代心理学与叙事心理学两大理论分别阐述其内涵与定义,她讲述到:现代心理学致力于发现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律,并根据规律来预测和控制行为,而叙事心理学则背离了这种传统,主张生活中充满故事,人生是故事发展的过程,人生故事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持续延展,并且精选的记忆以及对经历关系的解释,它们帮助个人协调生活和寻找目的。并举例谈到,如果作品集是“身体”,那叙事性便是“血液”,其二者密不可分。刘老师的诠释,让现场同学有了新的认知。就叙事性于作品集的具体启示,刘老师分享到,叙事性可以体现在布局谋篇有序、时空交织呈现、意象互动生辉、心绪共鸣共融、意蕴象征升华、经历背景融合这六个方向,具体体现为:由作品主题、风格、情感等元素的内在联系来构建一个连贯的故事线,使观者易构成对作品的记忆点;也可以通过作品表达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让观者在欣赏过程中找到自我认同和情感释放的出口;亦或是从探讨特定的主题与结合各类手法出发,深化主题、提升作品集的内涵与价值等。
这些观点都是叙事性带来的有效启发,为帮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刘老师分享了来自不同国家与院校的成功案例,指出那些脱颖而出的作品集往往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深刻的艺术见解,诠释着个人艺术成长的轨迹,并充满故事性特征。如在插画方向的作品集中,优秀的案例往往呈现出独特的技法与鲜明的层次,作品体现出个人成长经历,能够从中窥见创作者的选题灵感来源、故事元素的细致描绘、真实的情感表现等,使人易于理解且为之动容。
现场同学积极参与了讨论,刘老师也对大家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解答与指导。同学们透过这次“与导师有约”的活动,深刻理解到了自我叙事的力量。艺术作品集不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个人艺术探索旅程的深情书写,它更像是一部个人艺术史的缩影。而自我叙事的融入,将能助力作品更好的彰示内在力量。
文字:曾钰琪
照片:李素兰
编辑:赖荧楹
初审:郭春娟
复审:纪荣信
终审:林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