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了“CKAD艺术与设计大讲堂”第22期讲座。嘉宾黄印武老师以“此处无形胜有形”为题,结合榆林窟管理及辅助用房项目案例,深入阐释在历史环境背景中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本次活动由环境设计专业主任武祥永老师主持,他向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黄印武老师:黄老师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兼任剑川县沙溪源乡村合作中心理事长、香港大学建筑学院荣誉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局评审专家和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东南大学)研究员。他代表性作品有沙溪复兴工程、云南沙溪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中心、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敦煌研究院榆林窟管理与生活用房、昆山市张浦镇尚明甸村村庄规划等,多次被人民网、第一财经、有方、纽约时报、新周刊等国内外媒体报道;曾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奖、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杰出实施证书等十余项国际国内奖项。
此次讲座黄老师选取了榆林窟的设计项目进行讲解,其地处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及历史底蕴;其相应的遗产环境和场地条件都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极高要求。黄印武老师所负责的榆林窟管理及辅助用房项目位于重点保护区内,在进行这一项目时,设计师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以什么态度来处理艺术对象。 黄老师指出:历史上,榆林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交通要塞,也是佛教传播的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设计师必须选择正确的对话方式,对环境遗产价值做出真实的阐释。
针对这一挑战,团队提出了两种不同方案,两种方案背后都紧抓“三线”策略,即通过视线的控制、轴线的转换以及流线的使用,将管理及辅助用房与榆林窟自身环境相融合,使其隐匿于环境之中,浑然天成。黄老师表示,这些方案的每一处细微调整,都会带来巨大的体验改善,因为历史环境所限,需要通过许多技巧来充分表现自己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此外,项目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施工难度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施工队经常要处理突发状况,解决技术性问题,并且设法按计划完成工程。
讲座末尾,黄老师再一次点出关键字眼:“无形胜有形”。这也是贯穿于榆林窟项目中的设计理念,目的在于弱化单一建筑的独立性,使其成为所在场地的一部分,达到“视而不见”的状态。他总结道:在建筑设计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建筑阐释环境,使观看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环境原始的美。
文 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赵雨虹
图 2022级环境设计专业 区晓琳
初审 庄葳
二审 陈彦青
终审 韩然/林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