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专业与教师间的教学交流,10月28日下午,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课程与教学分享会。学院六个本科专业分别选派一名教师分享一门课程,重点介绍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特色等。
公共艺术专业郝楠老师介绍了《混合媒介》课程的教学情况。该课程立足于当代环境,以全球性的视野讲授和讨论视觉艺术创作媒介,围绕媒介跨越性、问题导向和实验性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思考当代公共艺术创作媒介的广度与延展性。如何让一门课进行地有意思而不枯燥是郝老师首要思考的问题。他认为不仅要带给学生当代人类文明最精彩的思想和艺术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工作坊式的小组合作创作,独立艺术创作与研讨会参与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George Peter Stankevich老师分享的是《游戏美术设计》课程。这是一门融合动画与交互设计的课程,学生不仅学习如何创建动画和设计可用性的游戏APP,而且学习如何将可用性提升到“上瘾”的水平。他通过学生课程作品“约会大作战”,形象诠释了好的游戏设计可以更好地吸引玩家的眼球,以及提供更好的视觉感受。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叶超老师分享了《信息编辑设计与数字出版》课程的教学思路与课程特色等。课程涉及信息视觉化设计领域,包含信息建筑与视觉表达两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建立系统化的信息视觉化设计思维。教学中,叶老师还通过北京奥运建设信息视觉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信息视觉化等案例,带领学生对国家建设、传统文化做近距离接触,培养学生的社会创新意识和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人文情怀。课程作品获得国内外多项信息设计竞赛优异成绩。
艺术设计学(创意产业策划与管理)专业张翼老师分享了《整合设计》课程的教改经验。他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文创设计命题,在文化元素和市场应用的关系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转化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搭建多元的传统文化探索与研究框架;通过理论讲授—市场研究—基础技能训练—多专业交叉—专家讲座—院校交流—实战项目—专业竞赛等教学形式,结合文旅产品研发项目,引导学生用整合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与综合执行力,课程作品获得多项文创竞赛优异成绩。
产品设计专业张跃老师分享的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2(快速成型)》、《机械原理》和《材料与制造流程》。他通过对课程核心内容的整理,寻找三门课程在知识范畴方面的交叉点,形成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递进关系。其次,以实际设计项目为线索,把原本的课堂习题变为实际的设计提案,引入甲方评价意见,使每个设计方案都能与企业对接。课程中循环出现的知识交叉点,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杨之懿老师介绍了《建筑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四年级最后一门核心课程,在为毕业设计做准备的同时,亦为学生择业做积累和储备。课程通过切分大型设计方案所涉及的各阶段要点,形成兼顾综合与特长的职业能力训练。杨老师认为一方面需要继续提高学生设计相关技能,尤其是综合方案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泛设计”领域内信息分析、思考比较、借鉴与再创新等多项思维,以及加强表达的扩展训练。
六位教师分享完课程后,大家就跨专业课程合作、课程体系建设、学生作品制作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韩然院长强调每个学期定期举办课程与教学分享会,通过交流分享,达到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切实深化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次分享会后,各专业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炼课程成果,逐步建设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本科一流课程”。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2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