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第六届“公共艺术节”在汕头大学成功举办,塑造“艺术校园”成为汕头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
为出席“中国公共艺术30年”高峰论坛,数位中国最顶级的公共艺术专家来到汕头大学,其间出席了第六届“公共艺术节”的启动仪式。专家们从新图书馆到校训碑、大礼堂到金三角、步行街到水库大坝,巡视了遍布在校园的公共艺术作品,大家纷纷称汕大是“艺术校园”。其中一位专家感慨地说:“汕大的公共艺术做的真是太好了! 汕大是中国最有基础和气质塑造成为‘公共艺术校园’的高校,没有之一。但愿汕大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学校支持公共艺术团队把汕
大塑造成中国首个‘公共艺术校园’,汕大肯定会迅速成为全国高校的亮点,想不出名都难!”
对于“公共艺术节”及相关作品所给与的高度评价,为汕大公共艺术专业高度定位;专家们认为,汕大公共艺术专业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典范,具有高度的推广价值。
公共艺术是一种以社会生活为基点、以艺术融入为基本理念的艺术方式;艺术(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通过“被公共”的过程而融入公共生
活,使之成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节”秉承“融入”的理念,一方面大范围拓宽了公共艺术概念的定义,同时鼓励所有人不仅能够欣赏艺术、也参与到艺术的互动甚至创作中来。
经过12年六届的历练,“公共艺术节”已经成为汕大的艺术形象名片,具有很高的“识别度”。由汕大公共艺术专业首创的“公共艺术节”模式,已经在全国被高度认可,各种形式的“公共艺术节”每年都在全国各地频繁上演,为国家“艺术都市”战略助力。
由于“公共艺术节”已经具有全国范围的品牌名声,持续举办“公共艺术节”对于扩大汕头大学的名声、特别是在全国文化艺术与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无疑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六届“公共艺术节”海报

步行街上的第六届“公共艺术节”横幅

“阳钢系列”《功夫(之一)》作者:张宇 (教师)

《向日葵》作者:吴林峰 (公共艺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叶下珠》作者:吴林峰 (公共艺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起风了》作者:周楚嵛 郑一心 (公共艺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虹》作者:胡航 (公共艺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对话》作者:陈朴梓 (公共艺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五角星》作者:陈飞 (公共艺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