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将至,万物葱茏。4月3日上午,在承载着千年潮韵的沟南许地,我们相聚一堂,正式拉开“青春耀月浦,光影映沟南”主题展览的帷幕。
齐聚湖边,共启光影
为展现潮汕文化魅力,记录青年视角下的沟南古村新韵,本次活动以镜头为笔,光影作墨,在沟南古村的肌理之间,勾勒出青春与传统文化交融的画卷,吸引众多嘉宾与摄影爱好者共赴这场光影之约。
开幕式当天,春意与古韵相交织。共青团金平区委员会副书记蔡诗雯,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纪荣信、学院团委副书记郭春娟,月浦街道党工委委员陈希洵、官秋瑾,月浦街道沟南社区党委书记许燕武等嘉宾莅临,共同见证这场光影盛会的开幕。

沟南许地,是潮汕文化鲜活的画卷。七百余年的岁月里,水运曾带来商贾云集,民俗让烟火始终不息。赛龙舟的鼓点、标豆狮的欢腾,早已沉淀为潮汕文化的根系。如今,一群满怀热忱的年轻摄影爱好者用镜头叩响古村门扉。他们用青春的视角回望历史,让飞檐黛瓦在镜头中凝情,让潮汕血脉在光影中诗意铺张,沟南许地的故事,由此在新时代中换发新生光彩。
开幕仪式上,共青团金平区委员会副书记蔡诗雯同志、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纪荣信同志为活动致辞。
纪荣信副书记指出本次“青春耀月浦,光影映沟南”展览,通过30幅优秀作品展现了古村人文关怀、自然生态之美,用摄影之力搭建思想与美学的对话平台,是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展社区美育浸润的生动实践。
纪荣信副书记提到,汕头大学与月浦街道双向奔赴,自2021年起选派党团员大学生担任兼职团工委副书记,组建“红韵沟南突击队”与沟南许地结对共建。学院师生结合专长,从沟南文化历史IP设计、墙绘设计、“微度假”旅游项目到环境设计规划图,助力月浦街道产业发展,在“百千万工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最后,纪荣信副书记感谢了月浦街道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希望月浦街道继续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学院也将动员更多青年大学生投身基层志愿服务,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展览颁奖环节,佳作逐一揭晓:

一等奖:曹庭舜《生命之树》

二等奖:林文玉《晒日》
程越《触砚纹练》
黄伟诚《生活的痕迹》

三等奖:张京伦《古树新生》
王嘉琦《守护神》
黄小怡《小孩》
刘芊妤《时光低语》
王卓修《湖畔童趣》

优秀奖:林珩子《雨中古祠》
杜涵《生命力》
陈丽霞《人在月浦》
细观佳作,慢悟蜕变
颁奖环节后,获奖作者分享了创作心得,镜头背后的事故:
前者通过一条看似没有尽头的道路,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未知;后者则以一棵参天大树为象征,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他用镜头捕捉了一条无尽延伸的道路和一棵参天大树,隐喻生命的无常与坚韧。
一等奖《生命之树》——曹庭舜
墙体纹痕的截取。如墨块触碰砚台,坚硬的体感中包裹着柔软的蔓延,如诗“纹如坚犀刮不动,铿铿触砚苍烟浮。村庄亦然如墨与砚般经年沉静。”又似“纹练萦回静犹浪”,不住联想这是否是海浪与礁群的化石,而村庄又何曾不是几多海上事的见证者呢?
二等奖《触砚纹练》——程越
在“百千万工程”的感召下,亲身走进社区、街道的各个角落,用心捕捉富有生活气息的美好瞬间、岁月的痕迹和独特的人文风貌。并结合光影和色彩表现,用镜头定格之。使照片赋有温度,向人们传递着镜头之外的故事。
三等奖《时光低语》——刘芊妤
生命力,不仅是来自于青春的活力,还有来自岁月沉淀下的坚韧与执着,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过去的生命记忆。从静谧的自然景观到饱经沧桑的人文建筑,每一幅画面都像是生命乐章中的一个音符,每一道光线都像是生命的触手,共同谱写出一曲对生命力的赞歌。生命力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流淌在每一个画面之中,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永远不会枯竭。
优秀奖 《生命力》——杜涵
这些故事,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影像的力量。本次摄影展不仅是对沟南许地历史的回望,更是青春与文化的碰撞。衷心感谢所有参展同学的用心创作,感谢各位领导的支持与指导,感谢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和辛勤付出。让我们继续用镜头记录时代,用光影传承文化!




展览时间
2025年4月3日——2025年5月5日
活动地点
金平区月浦街道沟南社区
主办单位
共青团金平区委员会
金平区月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汕头大学德馨书院
承办单位
金平区月浦街道团工委
金平区月浦街道妇联
金平区月浦街道沟南社区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会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字间摄影社
文字:李菁桦 刘欣妍
照片:黄瑞文 梁锦珠
排版:林朴熙
初审:郭春娟
复审:纪荣信
终审:林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