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专业设置  师资团队  学术活动  招生就业  人才引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快讯>>正文
学院快讯
放“眼”未来 ,以“镜”为思——创造力是如何诞生的?
 


  9月29日,在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李昊宇教授与学院2024级设计类新生围绕“创造力是如何诞生的”主题,展开了一次全新的产品设计导论课程。这堂课是本科生学科基础课《设计导论》中的一部分。课堂上,李教授通过探讨脑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同学们的认识能力。随后,他引入了一个关于AI眼镜的视频,引导同学们进入手工眼镜制作的实践环节,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促进同学们设计思维的提升。


      本期,我们将课堂上李昊宇教授分享的内容整理成章,与大家分享:


01:哲学与脑科学


02:创造案例介绍


03:创作与创造力


04:理论后的实践







  李教授以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的壁画为前景导入,引发同学们对哲学与思维的重新思考并通过画中的人物站位分析左右脑分析问题的区别,再通过对左脑逻辑思维和右脑感性思维的学习,使同学们清楚的认识思维的特质与重要性。



  “红头船茶包”如何进行抽象提炼,“小雅”是怎么设计出来的、“金凤厝”的马拉松奖牌设计等成功的设计案例,丰富着同学们的眼界,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这些不同风格、不同色彩、不同表达的作品与同学们的思维不断碰撞,在同学们脑海里埋下了设计思维的种子。

  创造性的基本元素包括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它们三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创造力的基石。其中,好奇心作为驱动力,推动着我们不断探寻未知的世界。李老师强调:如果一个人学会了人类的全部知识,但若没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他也只能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但不可能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课程中李教授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课程理论的前置学习,同学们对实践也跃跃欲试了,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创作课程。在AI眼镜的启发下,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创造一副属于自己的“眼镜”。

活跃的课堂气氛



01

  从左右脑到直觉与逻辑,从观看扎克伯格新科技眼镜时事新闻到自己用黏土,剪纸,扭扭棒制作眼镜实物,这堂课以生动风趣的基调引领了我们对艺术的思考,对创造力的思考,艺术是一种概念,是一种美学,还是一种与人们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在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创造中得到回答,创造力是设计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而这节课就很好的培养了这种素质,只有去思考,去动手,才能培养创造力,才能更好地走近艺术。


——2024级 环境设计 朱蓉



02


  李老师的课真的太有意思了,这节课老师先是向我们举例展示了一些优秀的产品设计作品,让我们对设计有的一定的思想概念,随后引导我们用扭扭棒,超轻粘土,纸板等材料自由选择进行眼镜的设计,通过这堂课不仅打开了我对设计创新的眼界,让我意识到原来眼镜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眼镜,通过我们的创意设计,原本日常的简单的东西也有可以无限可能,我想这就是创意设计的魅力吧。


——2024级 公共艺术 罗俊豪







03

  创造力的激发,我认为离不开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眼镜一定要是眼镜吗?一定要是常规的样子吗?眼镜一定要“看见”吗?我们将思维局限在“眼镜”这个框架内,创造力就会受限,由此制造出的东西,就难以避免地陷入“大众化”“普通化”泥潭。

  老师会表扬带有特色的作品,还会给我们拍特写照片,老师幽默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给我们带来极大信心,让我们敢于创造,敢于想象,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这次课程,展开了我对“本质”的思考,发掘了我的思维,带领我迈进了创意的大门。创造力的激发,正是在每一次思想启迪之后。此后我每一次创新,会去探求本质,会敢于实践,会敢于打破常规,受益匪浅,感谢老师!


——2024级 艺术设计学 刘淑奇




04

  非常有趣的一堂课,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眼镜还有这么多种样式!老师在课堂上鼓励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带领我们尝试创新,创造出独一无二,充满思想和灵魂的作品。课堂上老师的视频展示和发言讲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力量,怎么样跟上时代的步伐,摆脱墨守成规的局面,与时俱进,让我们认清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在往后的十几年或者几年内或许我们也会成为助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堂课充满了乐趣与惊喜,更令人深省,受益匪浅。


—2024级 视觉传达设计 王宣惠





05

  创造力的诞生有时候就是从对一个常见事物的重新审视开始的。在这堂课里,我发现创造力的诞生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就拿眼镜来说,通常我们只关注它矫正视力的功能,但在课堂上,我们被鼓励跳出这个固有框架。所以很多同学做的眼镜片是用扭扭棒或者超轻粘土封住的,眼镜居然也是可以不用让人看到的。并且同学的个人特色以及当代互联网色彩也在他们制作的眼镜外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堂课告诉我,创造力诞生于对现实事物的好奇与不满,当我们想要突破现有界限,去创造更有趣、更实用、更独特的东西时,创造力就开始萌芽了。


——2024级 公共艺术 宋锦岚






学生精彩作品




  有趣的是,李教授在2013年在《产品设计专业导论》课堂上,也带领一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眼镜的设计实践。这样的案例设计,能够使得没有专业基础的一年级学生容易上手,通过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的设计兴趣,开发想象力,诞生创造力。我们找到了当年的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



结语:思维不止 实践不息 

  思维是设计的关键,实践是理论具象化的结果。同样的眼镜主题创作,10年前后的课堂对比,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是有启发的。首先是设计可以尝试的材料更多元化了,从以前产品模型通常选用的纸板、油泥,到现在学生信手拈来的轻粘土、扭扭棒、毛毡等等,设计表达的形式更丰富了;再一个是自媒体的兴起与普及,改变了学生的态度和表达方式。相比2013年新生面对老师,面对镜头的腼腆羞涩,现在的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表现力,课堂上在创作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仅通过镜头,也通过朋友圈,小红书等平台进行展示。


  通过跨越10年的照片对比,年代之间的不同流行风格也被具象化了,但不变的是同学们对创作的热情,和在李老师课堂上的欢声笑语。


  感谢各位同学的热情,展现了活力满满的课堂,感谢各位同学在课后积极地反馈,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只展示了其中一部分。


全体同学都戴上自己的眼镜合影


李教授与优秀作品合影






文案 | 郭茵怡 徐弘毅


摄影 | 严志耿 陈淑雯 黎依婷 郭茵怡


编辑 | 郭茵怡 张炯恩


初审 | 庄葳


二审 | 郑红彬


终审 | 林冬月 陈彦青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4-2020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